PDT 所面臨的機遇及挑戰
目前我國專業移動通信領域中,模擬系統仍占據統治地位。以公安行業為例,雖然自2003年《公安數字集群移動通信系統總體技術規范》(GA/T 444-2003)發布實施起就開始了對警用移動通信系統的數字化升級改造,但由于各種原因,迄今為止也僅有北京、上海、深圳、青島等經濟發達地區部分裝備了數字集群移動通信系統,從全國來看,數字移動終端(不含使用公網的警務通終端)在全部警用移動通信系統終端設備中所占比例仍不超過10%。其他行業也大體如此。
無論從產品壽命、還是從技術壽命來看,國內大量使用的模擬系統已接普遍近生命周期的尾端。從產品壽命來說,自上世紀九十年代起模擬集群系統開始大規模建設,至今已有二十年左右的時間,多數設備已進入自然淘汰期。雖然現在仍能從市場上方便、廉價地獲取配件、終端及支持服務,但隨著多數供應商產品重心的數字化轉移,相信模擬系統的使用及維護將會變得越來越昂貴且難以獲得。從技術壽命來說,即便是其中較先進的CPS(GA 176 – 1998)系統,也存在著頻譜效率低(25kHz/信道)、數據業務功能弱、私密性差等問題,難以滿足專業用戶的需求。因此,專業移動通信的數字化升級換代已迫在眉睫。作為全球最大的專業通信市場之一,由此帶來的市場機遇是巨大且明確的。
PDT的出現可以說是恰逢其時
與逐漸老去的模擬系統相比,PDT具有頻譜利用率高、語音質量好、安全保密性強、數據業務較豐富等突出優點;而與其同時代的其他數字集群技術相比,PDT則有支持與CPS模擬集群系統的平滑過渡、支持大范圍聯網、大區制、自主加密技術、自主知識產權等顯著優勢,同時由于國內企業的積極參與,無論是基礎設施還是終端設備,其成本都有望得到很好的控制,便于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大規模推廣普及。
行業主管部門對PDT的態度是積極明確的,PDT體制相關的多個技術規范已被納入國標或公安行業標準的制修訂計劃,相關關鍵技術研究及產品研制已獲“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支持。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馬曉東副局長認為:“PDT標準是以公安警用需求為基礎,同時兼顧了其他行業特點,不僅能夠滿足中國無線專網用戶的需要,還可以滿足與中國情況類似的全球其他國家和地區的需要。通過PDT標準產業化的深入及全球的推廣,將在無線專網通信領域實現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轉變,同時也必將給中國及全球專業通信市場帶來一個全新的PDT數字集群時代。公安部已確定以PDT標準為主要技術體制,從今年啟動公安無線通信專網的數字化,要在“十二五”末基本形成全國聯網、統一網管的公安數字應急指揮通信專網?!?/span>
可以認為,PDT已具備了取得成功所需要的基本條件:時機、自身的技術優勢、主管部門及潛在用戶的支持。不過,僅憑此就預測PDT一定會得到市場認可還為時尚早,因為在巨大的市場機遇面前,PDT同樣面臨著一系列巨大的挑戰。
挑戰之一是標準問題。
PDT的標準化工作從2008年就已經開始,目前已有“空中接口物理層及數據鏈路層”及“空中接口呼叫控制層”兩項技術規范被列入國標編制計劃,另有“安全”、“移動終端”、“互聯技術規范”、“兼容性測試”四項被列入公安行業標準編制計劃。從進度上來說,除了在2011年10月由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發布了一份《警用數字集群(PDT)通信系統總體技術規范(試行)》的文件外,其余標準均尚未發布。從已立項標準所涵蓋的技術內容來看,即使這些標準全部編制完成,PDT的標準化程度也僅與歐洲的DMR相當,而和TETRA等成熟技術相比仍有明顯差距。
挑戰之二是互操作性問題。
互操作性(IOP)是指通過一個正式和一致的測試機制,來測試不同廠商產品之間的兼容性。它是保證一個開放性標準能夠真正形成一個多供應商市場的基礎。對用戶來說,在一個多供應商市場上能夠有更多的設備、系統、廠商可供選擇,能夠根據自身經濟狀況及實際需要進行靈活配置,并保證已購設備不會因未來擴展、升級而遭到廢棄。對于制造商來說,它消除了彼此間因對標準認識不同而帶來的兼容性的問題,既保護了研發投入不被浪費,又保證了相互之間開展良性競爭,能夠共同打造一個不斷增長的市場。因此,在每個開放性標準產品市場成熟過程中,互操作性測試及認證都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
PDT的目標是成為一個國際性的開放標準,因此PDT聯盟也制定了IOP流程及規范,并于2012年6月正式啟動了對聯盟成員的IOP測試項目。由于啟動較晚,至今只有海能達、承聯通信、萬格、七一二等幾家單位完成了單基站系統與移動臺間的基本功能(用戶登記、組呼語音呼叫、單呼語音呼叫、短數據消息、呼叫授權等)互操作性測試,而更高級一些功能的IOP測試、以及基礎設施之間的IOP測試則尚未進行。相比而言,TETRA MoU 迄今已發放了上百份 IOP 證書,所測試的IOP項目也要豐富得多。
挑戰之三是產品價格及市場策略問題。
在通信領域內任何一項重大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都是需要有很大投入的,因此當這些新技術、新產品剛投放市場時,生產廠商往往都會給其定一個較高的價格,以期盡快收回成本并取得收益。這種作法無可厚非,一般也能夠得到用戶的理解和認同。
不過PDT稍有不同。PDT標準與歐洲的DMR標準有著較高的相似度,國內PDT系統、終端的生產廠家多數都有開發生產DMR產品的經歷及技術儲備,以此為基礎研發PDT技術及產品,與研發一個全新的技術及產品是有很大差別的,所需投入也要少的多,這就為生產廠商在制定PDT產品上市之初的價格策略時提供了更大的運作空間。
除公安等特殊行業對安全保密性有較高要求外,國內大部分用戶在選擇專業通信系統時還是會把性價比作為一個重要因素。根據這種情況,為PDT產品設定一個太高的價格是不可取的,這將阻礙該技術在國內的推廣,TETRA就是前車之鑒。
應該說,要成功應對這些挑戰,仍需行業主管部門、生產廠商及科研人員付出巨大努力。也只有成功解決這些問題,PDT才會得到市場認可并真正取得成功。
——公安部第一研究所 張俊業
- 上一篇:常用的十項專業數字通信標準 2017/11/4
- 下一篇:對講機電池的選購與保養 2017/11/4